小型气溶胶灭火装置是一种利用固体化学药剂燃烧产生超细灭火微粒(气溶胶)来扑灭初期火灾的装置。这些微粒通过化学抑制和物理冷却的双重作用中断火焰的链式反应,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电气柜/配电箱:保护内部开关、继电器、变压器等电气设备,避免短路、过载引发的火灾。
通信机柜/服务器机柜:保护昂贵的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机等,防止电气火灾造成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电缆沟/电缆桥架:对局部或重点区域的电缆进行保护(需结合具体产品和设计)。
新能源汽车:保护动力电池包、车载充电器、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防止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是当前重要的应用方向)。
航空航天:保护飞机/航天器的电气舱、电子设备舱等(对重量和体积极其敏感)。
电子设备间:保护精密电子仪器、电路板等,灭火后无残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损坏。
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保护核心IT设备,灭火后无需大量清理,能快速恢复运行。
主要通过化学抑制(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和物理冷却(吸收热量)双重机制灭火,对A类(表面火)、B类、C类、E类(电气)火灾尤其有效。
相比传统气体或干粉灭火器,在提供相同保护级别时,体积和重量显著减小(通常只有传统灭火器的1/3到1/10),空间利用率极高。
结构相对简单,安装方式多样(如壁挂、嵌入式、导轨式等),易于集成到设备内部或狭小空间。
维护成本低:通常只需定期(如每年)目视检查外观和启动部件状态,无需压力检测和定期灌装(药剂有效期长,通常5-10年)。
灭火后产生的固体微粒非常少(“K”型气溶胶残留相对较多,“S”型气溶胶残留极少),且大部分为可吸尘清理的极细粉末。
不会对精密电子设备、电路板、文物古籍等造成腐蚀性损害或二次污染,这是相对于干粉和水的巨大优势。
主要灭火药剂(尤其是“S”型)不含消耗臭氧层物质(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低(GWP很低)。
通常配有热敏线或电启动装置,能在火灾初期(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或接收到电信号)瞬间自动启动,反应速度极快(毫秒级),尤其适合扑救发展迅猛的电气火灾或电池热失控火灾。
对于保护独立的小空间或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防护区内,无需复杂且昂贵的管网系统,降低了工程难度和成本。
1.能见度影响:气溶胶释放瞬间会产生大量烟雾,导致能见度急剧下降(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不适用于人员密集且需要清晰视野疏散的开放大空间(如大型办公室、商场大堂)。
2.降温作用有限:虽然能灭火,但其物理降温能力不如水、泡沫等灭火剂,对深位火或需要持续冷却的场合效果有限。
3.氧气浓度影响:气溶胶灭火主要靠化学抑制而非窒息,在氧气浓度过高的环境下(如富氧场所),其效能会降低。
5.释放产物:尽管残留少且环保,但释放瞬间会产生一定的气体和微粒,在高湿度环境下可能产生轻微腐蚀性(选择高品质“S”型气溶胶可大大降低此风险)。
6.开放空间效果差:在完全开放、无法形成有效气溶胶浓度的空间,灭火效果会大打折扣。
小型气溶胶灭火装置是针对特定小型、封闭/半封闭空间(尤其是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电池箱)的初期火灾进行快速、自动、洁净灭火的理想选择。其核心优势在于体积小、重量轻、无压安全、灭火高效快速、洁净无残留、维护简便。然而,其应用场景也有限制,特别是在开放大空间、人员密集场所、以及特定类型的火灾(D类、深位火等)中并非首选。在选择时,务必根据具体的保护对象、空间特性和火灾风险类型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