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光荣的中队,组建73年来,始终保持箭在弦上、闻令而动的战备状态,高质量完成一项又一项重大通信保障任务,荣誉簿越写越厚:5项全国(全军)级荣誉、22项战区(军区)级荣誉、105项省(军)级荣誉;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9次……
这是一群专注于电波的通信兵,或值守机房,或下井敷设,或爬杆接线,不分昼夜、无论寒暑,个个埋头苦干实干。在他们看来,任务越重越光荣、排障越多越有收获;在他们心中,岗位就是战位,任务一线就是青春的淬炼场……
中队有线专业主要承担省军区及驻军部队线路敷设、抢修、巡检、维护等任务。特殊的职责使命,要求官兵24小时在线。
一天深夜,省军区营区一处光缆干线报警。分队长于谦等人接到命令,火速展开排查,却始终没有找到故障点,只能下井排查。井内污水漫溢,恶臭扑鼻,大家没有丝毫犹豫,纷纷脱下外套往下跳。经过理线、对线,发现是缆线存在破损,接了几处还是没有效果。经过商量,大家决定抽出旧缆线,换上新缆线进行熔接。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终于排除了故障,信号恢复正常。
2020年夏汛,安徽境内长江、淮河、巢湖流域告急,上级在淮南开设抗洪指挥所,中队奉命执行指挥所通信保障任务。一次,机房高温引发线路故障,值班战士当机立断切换备份线天,从淮南撤回,他们顾不上休整又投入新的重大保障任务。
中队长胡成俊介绍,自通信中队整编以来,始终把服务备战打仗作为使命,把保障线路畅通作为责任,坚决做到“指向哪里打到哪里、叫到哪里通向哪里”,保持“全时在线年,中队被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批准授予集体一等功。
话务兵主要负责电话接转和查询,当用户查询电线秒内准确无误报清。记者看到,话务工作台上,除键盘和显示屏外,没有多余物品,电话号码全印在话务兵的脑海里。
中士易莉的工位是“一号台”,公认的标准最高、压力最大。别看她长着一张娃娃脸,却是机房里的“最强大脑”。
过硬技能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易莉还记得,新兵业务培训时,为了牢记1000余个号码,她吃饭背、走路背;键盘数字区被磨得看不清,原本细嫩的手指长满茧子。
分队长吕晓琳是中队公认的无线报务“大拿”。他告诉记CQ9电子游戏热门推荐者,一名合格的无线报务骨干需“三年磨一剑”,抄写电报、敲击电键“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中队代指导员李箐介绍,中队现有8个专业岗位,大家苦练“一口清”“一听准”“一招灵”本领,以过硬业务素质确保通信畅通无阻。
去年,有关部门为省军区配备一辆新式通信指挥车,说明书资料厚厚一摞,大量专业术语生僻晦涩,机关要求该中队负责攻关。
吕晓琳和于谦主动请缨突击。他们组织老兵凭经验攻克硬件关,新兵以专长解码术语墙,新老结对攻关。10多天时间,攻关组不仅弄懂弄通操作流程,还探索出有线、短波、卫星和自组局域网等6种通联方式,可用于战备训练、抢险救灾等通信保障任务,受到厂家称赞。
如今,“靠拼搏进步,凭本事说话”成为该中队官兵的共识。定期比武创破纪录,“龙虎榜”上争高低,每个岗位都竖起“红旗岗”“放心岗”和“岗位标兵”;考学和技能鉴定通过率在省军区直属单位中占比近半,上等兵以上人人手握军民通用技能证书……
中队营区宣传栏,有一面照片墙温暖夺目——官兵的笑脸照与有线、无线装备照,被流动的绿色电波连接成一个“心”形。
设计者、上等兵董旭阐释创意:“中队作为重要通信枢纽,常年担负全省国防动员系统网系维护、军地信道接入等重任,‘随时有任务,随时保畅通’是铁律,每个人都要成为坚不可摧的‘信号节点’。”
照片墙中心,是干部骨干的笑脸。董旭说,这象征着中队的传统:干部破障打头阵,骨干开路当尖兵,全员拧成一股绳。
某次东部战区联训考核,中队显控专业勇夺桂冠,无线专业却成绩不佳。复盘会上,中队干部带着无线专业骨干连夜查漏补缺。尔后,吕晓琳和骨干孙磊杰带领战士们展开补差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战区联训,无线专业一举登顶,中队更创下4个专业“3金1银”的佳绩。
一年冬天,位于大山深处的营区供水管破裂,官兵没水烧饭、洗澡。吕晓琳带十几名战士冒着刺骨寒风抢修。由于破损点正好在石桥下,位置隐蔽不好施工,大家一起上阵挥锹抡镐,从下午一直干到晚上,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工作生活中,党员打头阵,有事一起干,自觉凝结成一个作风过硬的战斗集体。”李箐说,每次重大保障任务,所有专业分工协同、密切配合,电源供电、光端配线、话务转接、显控保障、电报收发等,为着保畅通的共同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次排除故障,前方一米一米排查问题,后方一次一次测试信号,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
今年,入伍16年的一级上士徐晓明走到军旅生涯的岔路口。一年前,他主动向中队领导建议,由副班长毛卫宾接替自己担任班长,他甘当副手辅助。问及缘由,他说:“提前做好‘人才备份’,确保无论自己去留,都不会削弱任何信号节点。”
官兵一条心,铆足一股劲。近年来,该中队圆满完成重大通信保障任务6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