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州生态环境局联合恩施市分局及电信、移动、联通、铁塔、供电、检测机构等多家单位,通过科普宣讲、实景体验、开放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核与辐射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以沉浸式科普教育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
4月15日上午,恩施市硒都广场上,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展台前人头攒动。工作人员通过设置展板、接受咨询、投诉举报、现场检测、播放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核与辐射安全知识。
“生活中哪些活动会接触到辐射?”“遇到辐射怎么办?”科普资料从手机、微波炉、安检设备、医疗检查等日常生活辐射来源到如何做好辐射防护措施,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各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辐射科普知识,吸引来往群众驻足了解。
在核与辐射监测体验区,群众近距离接触检测专业设备,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设备使用方法、技术原理和辐射国家标准。针对群众关心的手机辐射大不大,通信基站、变电站附近居住是否安全,家用电器辐射是否影响健康等问题,工作人员进行耐心细致解答。
“以前对辐射不太了解,心里总有点害怕,听了你们的讲解,心里踏实多了。”听完现场讲解后,家住变电站附近的市民张凤减少了对辐射的恐惧。
此次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核与辐射安全的认知水平,积极引导群众认识和维护核与辐射安全。
“遇到辐射警示标识该如何做?”“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辐射防护?”在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的科普课堂上,州生态环境局恩施市分局讲解员周密的提问引发热烈讨论。
课堂上,周密以“核与辐射安全知识小课堂,探秘身边的神秘能量”为主题,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趣味讲解、科普互动和情景问答等形式,揭开辐射的神秘面纱。
针对如何与辐射安全相处,周密给出了实用建议。她提醒同学们要正确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合理规划使用时间;在一些可能存在辐射的场所,要遵循相关安全规定,做好防护措施。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穿上重达几十公斤的防辐射服缓慢登场,走到台下和大家互动,同学们争先恐后触摸防护材料,在互动中掌握辐射警示标识识别、家电安全距离保持等实用技能。
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堂,不仅播撒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更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核与辐射安全。
针对公众对5G基站的认知误区,当天,工作人员带领社区居民、学生代表等走进5G基站机房,近距离了解5G基站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辐射防护措施。
“5G基站的辐射非常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就像我们平时用的电视、电脑一样安全。而且,基站建设都是经过严格规划和检测,大家完全不用担心。”5G基站技术人员详细介绍。
在现场,工作人员还进行了电磁辐射监测演示,现场测量基站信号的辐射强度,并就相关测量数据进行了解读,让公众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增强了对5G技术的认同感,有效化解了群众的“邻避心理”。
州生态环境局通过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将核与辐射安全知识传递给了广大公众,有效增强了公众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营造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支持辐射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深入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和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共同筑牢核与辐射安全屏障。